服务详情
一、定义与核心特征
HFpEF定义为左室射血分数(LVEF)≥50%伴心衰症状及舒张功能障碍,其病理机制涉及多系统交互作用,包括微血管炎症、心肌纤维化和代谢异常等。患者常合并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肥胖等代谢综合征表现,且系统性炎症、利钠肽不足及神经内分泌激活是其重要发病环节。
二、模型构建策略
1. 经典动物模型分类
代谢综合征诱导模型
通过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(STZ)诱导糖尿病,叠加L-NAME诱导高血压,模拟肥胖-糖尿病-HFpEF三联表型,典型病理特征包括心肌纤维化、微血管功能障碍等。压力超负荷模型
采用主动脉弓缩窄术(TAC)或肾动脉狭窄术,通过后负荷增加引发左室肥厚和舒张功能异常,需严格控制压力梯度以维持LVEF≥50%。慢性肾脏病联合诱导模型
5/6肾切除联合维生素A灌胃可稳定诱导心肌纤维化与肥厚,术后14周LVEF保留>50%,成模率75%。
2. 细胞与分子模型
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模型
基于HFpEF患者内皮细胞中O-GlcNAc糖基化异常,通过基因编辑技术(如过表达O-GlcNAcase)研究微血管功能紊乱与心肌僵硬度增加的关联。
三、模型应用与验证
终点评估指标
功能学检测:超声心动图评估LVEF、E/e'比值及左房容积指数(LAVI);
分子病理学:心肌组织Masson染色定量纤维化程度,检测炎症因子(TNF-α、IL-6)及代谢通路标志物(如HK1线粒体解离)。
研究方向
药物开发:用于评估SGLT2抑制剂、ARNI类药物及抗纤维化制剂的疗效;
机制解析:聚焦NO-sGC-cGMP通路、TGF-β信号及内皮-心肌交互作用等分子机制